“这条我以为会孤独的路,因为一群同行者而变得宽阔。沿途望去,有掌声有敦促,有收获有失落,有笑声有泪水,不知不觉,走了很远,想去的终点,未曾改变。”9月26日,上海越剧院《我非蝴蝶》俞果个人专场在天蟾逸夫舞台举行。
2018年,上海越剧院为第十代青年演员量身打造了“锦瑟年华”专属演出品牌,完善艺术人才梯队。2025年,“锦瑟年华”陆续推出王婉娜个人专场《新·生》、赵心瑜个人专场《瑜·见》和俞果个人专场《我非蝴蝶》。8月8日起,越剧《舞台姐妹》《梅龙镇》《玉卿嫂》等黄金一代“夺梅”剧目,也由传承人集中展演。
9月26日《我非蝴蝶》专场上,徐派女小生俞果演绎《西园记·夜祭》《双飞翼·兄弟诀别》《韩非子·绝恋》《我非蝴蝶》。俞果透露,“第一个定下的剧目是徐玉兰、王文娟两位宗师创作演绎的《西园记·夜祭》,希望以此致敬经典;越剧舞台上难得的小生、老生对手戏《双飞翼·兄弟诀别》极具戏剧张力,我很想挑战;《韩非子·绝恋》是我看一次哭一次的戏,也是钱惠丽老师诸多代表作中我极其喜欢的。最后一出原创小戏《我非蝴蝶》关乎自我突破与心灵成长,也呼应专场主题。”
演出现场
剧作家薛允璜创作关于蚕宝宝的《我非蝴蝶》,俞果被深深打动,“生命有很多种活法,不一定要多鲜艳,但一定要有自己的颜色。舞台上,我演的是蚕,也不仅是蚕。我非蝴蝶,也可起舞,每一个认真生活、努力追梦的人,都值得被尊敬。”
演出现场
81岁的外婆为俞果助阵,“你小时候,我牵着你在越剧的世界里寻梦。无论酷暑严寒,不怕风吹雨打。走入上海市戏曲学校、上海戏剧学院,走上小梅花赛场、越女争锋的舞台。一年又一年,当年的小苗慢慢长大。一转眼,今天办专场了!有那么多观众来现场支持你,我可太高兴了。”
俞果外婆
“当我得知自己不仅是助演,还是代表同学们的嘉宾时,我的心被揉了一下,很温暖、很感动。”陆志艳在《西园记·夜祭》中饰演王玉真,“十年同学,而后又成为同事、搭档,我们第十代越剧演员一起成长,相互帮衬,成为更好的彼此。这些年,我们一起成长,携手合作,在无数次的排练演出中达成默契,在遇到挫折时相互打气,因为果果和大家的鼓励,我要求自己,一定要跑起来。”
陆志艳
2024年4月,俞果凭借青春版《舞台姐妹》邢月红一角,荣获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。老师钱惠丽替俞果高兴,却从未流露。“奖杯会旧,而戏魂永驻。你喜欢桑树,一定知道人生若如树,需扎根立本、不怯孤寂,当宠辱不惊、向光而行。”钱惠丽对俞果说,“每一次成绩都只是阶段性的汇报。从越美中华到好声音的舞台,你越来越自信;从白玉兰奖到越动青春的赛场,你越来越成熟。珍惜每一种情绪,每一次经历吧,那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角色。也许所有付出不一定有结局,但一定会有意义。”
钱惠丽
从只会模仿招式、重复唱腔的小学生,到用心感受角色的青年演员,俞果回忆,因为热爱越剧的外婆,自己从小浸润在越韵美妙中,当时能熟练唱出“我家有个小九妹”,但不理解唱词意蕴,“直到进入戏校,在汪秀月等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一出出传统剧目的排演中,我才渐渐明白,戏曲之美,不仅在于对程式动作的传承,更在于打动心灵的表达。后来进入上海越剧院,参演《红楼梦》《西厢记》等经典剧目,我体会到演戏演人,唱腔唱心。钱惠丽老师从不要求我机械模仿,而是教我如何分析剧情、解构角色,如何借程式传递真情。我遇到了陆志艳,遇到了一群相伴18年的朋友,那些汗水浸湿的时光,那些做不到依然努力做的时光,是记忆里闪闪发光的画面,也是追寻梦想真正的力量。”
炒股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